喜羊羊十年曲折成长路:盗版衍生品曾占比七成?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发布日期:2015-11-24
《喜羊羊与灰太狼》(以下简称《喜羊羊》)一度被誉为国产动漫的代表。这个已经播放了10年之久,多达1000余集的电视动画片,也在电影、漫画、游戏、衍生品等多个泛娱乐产业链上成为热门IP。
2005年创作《喜羊羊》的时候,当时的成本是3万元左右;而在2015年,仅是围绕“喜羊羊”IP的授权消费品终端销售额,就将超过10亿元。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喜羊羊之父”黄伟明,说起《喜羊羊》的成长之路,其不仅有创作带来的愉悦,还有“假羊羊”(盗版)带来的无奈。
“喜羊羊”创作团队成立的公司——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创动力),自2009年起就开始了打假之路,其维权报道常见诸报端。黄伟明表示,他曾听说这群“假羊羊”一度与“喜羊羊”势均力敌,平分市场。
回顾这几年的打假过程,黄伟明说,只能发现一例处理一例,很被动,现在盗版已经清理了不少,市场也更加有序了。
“电影是IP价值放大器”
《喜羊羊》登上电视荧屏之初,黄伟明没想过会成为10年后的一个热门IP。现在,这部已经播出了十年,有着愈千集的动画片,在黄伟明看来,其IP价值应该能达到几十亿。
2000年,27岁的黄伟明说自己要开始做动画片的时候,根本没有人关注。他回忆说,当时市场根本看不上原创动画。
到了2005年,市场经过扶持,有了一定成效。《喜羊羊》开播以后,收视率最高达到17.3%,大大超过了同时段播出的境外动画片。
当时,黄伟明从国外带回刚刚兴起的flash技术,用于《喜羊羊》的电视动画制作,极大降低了制作成本——每集成本由10万元降低到3万元。同时,其以接近同行10倍的速度推出新剧。到2009年,《喜羊羊》生产了580集,但仅花了2000万元左右制作成本。
“别看我是一只羊”吸引着家家户户儿童的眼球,500多集的电视动画,铺垫出一个巨大的商机——电影动画市场。
2009年春节,《喜羊羊》推出第一部电影动画片《牛气冲天》,以600万元的投资赢得了超过8000万元的票房收入;随后,2010年《虎虎生威》以1200万元投资赢得1.2亿元票房;2011年《兔年顶呱呱》拿下1.5亿元的票房……
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前,中国的动漫市场没有单部过亿的作品。“2009年以前,大家只是知道有这部动画,但没有市场给予价值体现。”黄伟明说,电影出来以后,终于“在数字上给了一个价值的响应”。电影,成为“喜羊羊”这个IP的价值放大器。2011年,香港上市公司意马国际(00585,HK)收购了“喜羊羊”的衍生品版权管理方动漫火车香港,拥有了商标肖像权;2013年,奥飞动漫以6.342亿港元买下“喜羊羊”系列品牌商品化的独家运营权。
业内估算假货曾占一半
其实,在黄伟明做动漫之初是没有商业模式这一说的,“把片子做出来,在电视上放映就是了”,现在,“喜羊羊”这个IP却在动画、电影、漫画、衍生品以及游戏等领域都有了授权产品。
据广州媒体报道,招商证券分析师王京乐预测,2015年仅是围绕“喜羊羊”IP的授权消费品终端销售额,将超过10亿元。
事实上,这个市场并不一直那么有序,资本的追捧,让这群羊变成了“最值钱的羊”。来抢食的,不仅有资本大佬,还有盗版、山寨这类搅局者。
自从“喜羊羊”火了以后,原创动力维权的新闻就时常见诸报端,从山东到福建,从衍生品到漫画,这只最值钱的羊深受盗版之害,却苦于“假羊羊”太分散,要一个个起诉侵权,其团队从人力物力上都耗不起。
黄伟明听说,最猖獗时,盗版和正版几乎各占一半市场。另有媒体报道,喜羊羊的衍生品市场中,盗版收入占比居然超过70%。
并入奥飞动漫后,在其法务部等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加上国家版权局的严厉打击,目前“喜羊羊”这个IP的盗版情况有了很大好转。
黄伟明说,以前去授权时,很多商家都会说不要IP也能做,现在他们会拿一些正版IP,“如果你想做大,还是要正版的授权,这方面的意识也在慢慢加强,授权市场也越来越规范。”
近几年,“喜羊羊”IP增长最快的授权领域是游戏开发。据报道,一款得到“喜羊羊”IP授权的手游,首月流水就破2000万元。根据目前常见的“授权版权金+流水分成”的授权方式,黄伟明发现,游戏成为动漫IP主要的变现渠道。
对于依然存在的盗版,黄伟明还是有些无奈,他说,目前只有发现一起打击一起,被动地去处理。黄伟明认为,市场秩序越来越好,更应该考虑IP价值的继续开发,比如在海外市场发现《喜羊羊》被用来当做儿童的汉语教学片,这个意外的发现启发了黄伟明团队,接下来,他们将用这群羊和狼的IP开发儿童教育类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