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水”外形类似食品,即将“假水”装入“矿泉水”“珍珠奶茶”“可乐瓶” 等食品造型包装瓶中进行售卖的产品,是市面常见的一种类别玩具。类似风险的产品还有以下两种:

央视报道截图
(一)DIY手工类:需自行将凝胶粉末(PVA为主)、清水、硼砂、色素等材料按比例混合搅拌的产品,常见于儿童及家长手工活动。
(二)“捏捏”解压类:通常用塑料薄膜等材料进行包装,让使用者能够对其做出随意挤压、捏揉、拍打等动作,帮助释放使用者紧张情绪的产品。
(一)加强儿童看护
“假水”的包装、色泽、形态和气味等方面与真正的食品饮料高度相似。因此,在儿童玩耍前,成人需要教导儿童该类玩具是不可食用的,玩耍过程中需要成人看护。
(二)避免长时间接触
家长应合理控制儿童玩耍时间,尤其是皮肤有破损的时候应避免长时间接触,同时避免儿童在玩耍中用手揉眼睛、摸口鼻、接触嘴巴。
(三)养成卫生习惯
儿童接触“假水”后,应尽快用肥皂或流动水充分搓洗双手,彻底清除皮肤表面可能残留的化学物质,减少有害物质通过手口接触进入体内的风险。
(四)合理存放产品
家长应将“假水”放置于儿童无法触及的高处或专属封闭收纳区域,避免低龄儿童意外接触的可能,有效降低误食或不当玩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