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站搜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有人直播间抽卡花费上万元,黑盒、必中包、假卡……市场里长出了新的“摇钱树”

来源:发布日期:2024-10-18

“十二岁的孩子偷偷看直播抽卡花了家里1万多元,买回来的都是这些没用的卡。”蔡女士向央视网《新闻+》记者反映这一情况时,手里正拿着一张张彩色的卡片,卡上印着五颜六色的小马图案。蔡女士所说的“没用的卡”是一款叫作“小马宝莉”(以下简称小马卡)的卡牌游戏,今年以来,这款卡牌在中小学生群体中逐渐风靡。小马卡以盲盒抽取的形式售卖,根据卡片的稀有度分为16个等级。
根据官方数据,稀有的SC卡抽出的概率为1∶216,但实际上,多数情况下运气普通的玩家可能要“砸”超过2000元才能抽出一张表面带闪粉的卡牌。

01

有人直播间抽卡花费上万元


小依是动画片《小马宝莉》的忠实粉丝,2023年她通过社交媒体的宣传得知有这样一款卡牌的存在。“它虽然是一张纸片,但工艺很精美,像稀有卡都是有烫金、鎏金、闪粉,还有各种凸起。一开始我是觉得很漂亮,试着买了几张卡,但是慢慢地,认识的一些玩伴给我安利了线上的抽卡机,我就一头栽进去了。”
小依所说的抽卡机其实是一种App,通过它可以付费在线上虚拟抽卡,手机上能显示抽中的卡面和等级。抽中的虚拟卡在App上积攒到一定数量后,由卡牌公司发货。“最开始我只抽了一包,但是抽第一包的运气比较好,出了稀有卡,于是我那天晚上就一直抽,180元一盒,一盒一盒地抽,到后面抽中的时候,我有一种心悸的感觉。”这一晚小依抽卡花了2000多元钱,虽然付出的是真实的人民币,但钱只是屏幕上的一个数字,“没有概念地就花出去了”。
如果说线上抽卡属于让人有些不能自控的机制,那几万人聚集在一起直播抽卡则更接近一种消费狂欢。在一个实时在线人数超过1万的抽卡直播间里,时不时有人“端箱”,即花费6000元到1万元,购买一整箱约3888张卡片,主播要连续拆卡近四十分钟。在这期间,主播每拆出一张稀有卡,弹幕上都会很快出现“大佬好有实力”“吸吸欧气”“带带我”等内容,为购买者拉满情绪价值。除了通过首页推荐进入抽卡直播间以外,玩家们也会相互安利,分享哪个直播间抽卡运气好,哪位主播经常送卡,性价比更高。
蔡女士发现,女儿开始在直播间抽卡以后,隔几天家里就会收到成包成包的彩色小卡。“一开始没在意,想着卡片能有多少钱,结果有一天看自己的银行卡,发现孩子用我的手机在直播间刷了1万多元。”
在直播间的氛围感染下,观众连续驻足几个小时、消费两三千元并不算稀奇。小依在过去十个月买了将近60斤的小马宝莉卡,总消费在2.8万元左右,蔡女士也说“孩子花出去1万多元就跟花的不是钱一样”。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苏萌萌副教授告诉央视网《新闻+》记者,儿童对虚拟货币认识的准确性是远远低于真实货币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86%,越来越多的孩子对金钱的认知就是手机里的数字,对“钱是怎么来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缺少直观的感受,以至于会产生“钱怎么会‘花没’呢?”这样的认识。
苏萌萌副教授介绍说,孩子们对虚拟货币的认识要到高中甚至大学阶段才能发展成熟,而在不成熟的阶段看到别人获得稀有卡的欢呼声后,很容易产生“乐观偏见”,即乐观地高估自己中奖的概率。
发现女儿在直播间抽卡花了1万多元之后,蔡女士的第一反应是找商家和平台讲理,想把钱追回来,但是没想到商家放出订单截图,页面显示买方承诺“我已成年并识字,同意代拆且不退不换”,追回的希望几近渺茫。蔡女士告诉记者,平台判定,在顾客点选“已成年”且账号实名认证的情况下,交易不符合退款条件。除了在下单界面设置“小心机”以外,部分拆卡主播也被人发帖控诉“拆卡时把卡拿出镜头以外调换,被粉丝看到或被怀疑的时候,他们就会直接把你拉黑踢出直播间”。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石琛律师表示,平台方对直播间往往很难尽到完全审查义务,所以“已成年”的承诺并非限制条款而是免责条款。“但就免责效果而言,8岁以下的孩子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所以监护人可以撤销整个购买行为;8岁到18岁年龄区间的青少年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根据消费金额是否符合其认知来判断交易是否可撤销。”但在实际操作中,平台或商家会要求监护人自行举证,证明这笔钱是孩子自己在缺乏认知能力时支出的,而不是监护人或其他成年人在冒充未成年人退款,这样就会导致实际操作时退款困难。“所以回归到本质,家长还是要从孩子的教育出发,帮助孩子树立合理的消费意识。”
02

黑盒、必中包、假卡……
市场里长出了新的“摇钱树”


随着小马卡的“出圈”,各式各样的买卡渠道也开始变多。央视网《新闻+》记者在采访一些未成年人时发现,他们认为抽卡是少有的解压行为。“因为我们现在玩手机、看小说还有参加很多课外活动,家长和老师都不允许,除了学习就只有下课的时候抽一抽卡牌。”
苏萌萌副教授认为,当孩子们学业和课外压力大时,抽卡活动就类似于一种“短平快”的解压方式。卡牌使用盲盒和等级机制,这种不确定性和偶然成功的体验会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产生兴奋感和愉悦感,类似于赌博中的“中奖”体验。
作为一种青少年相互交流的共同话题,买卡、拆包、集卡,甚至比较卡片的价值都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活动,也有卡贩借此商机将一张稀有卡“炒”出两三万元的高价。据报道,最贵的一张稀有卡甚至开出25万元的价格,炒卡、黑盒、必中包、假卡等成为某些人获利的新工具。
抽卡玩家相互交换价值相近的小卡原本是圈子内的通行做法,但近来,小依发现有商家和卡贩子以假乱真冒充真实玩家。一次二手交易过程中,小依付了几百元定金,对方也提供了发货的物流单,但是小依收到的竟是一双几毛钱满赠的袜子。
除了假卡和倒卖,市场上还出现了一种叫“必中包”的商品,一些小贩为了获利,会把整箱卡片中的稀有卡位挑出来重新打包,卖出高价。其他剩下的普通卡包就成为“废盒”或“黑盒”,低价流通到学校附近的小卖部或线下店,对此不知情的人就是抽一整盒也一无所获,这也反过来导致“必中包”的价格能卖到普通卡包的四到五倍。
石琛律师表示,交易时使用假卡是诈骗行为,需要根据涉案金额进行处罚。但如果金额较小,网络取证的难度又比较高,那消费者除了投诉、举报、封禁对方账号之外很难真正挽回损失。所以对于二级市场交易卡片的风险行为,律师提醒玩家要谨慎小心。
03

从友谊到交易,
卡牌IP本身的价值观为何失落?


在沉迷抽卡10个月以后,小依把家里将近60斤重的卡片全都卖掉了。由于大多数卡片是普卡,回收只值9.9元一斤,她只好在卖出稀有卡时附带赠送一些普卡,以期收获好评。在经历过一系列抽卡机、直播抽卡、必中包、黑盒、假卡等套路后,她发现自己的日常充斥着如何收卡、如何把多余的卡卖出去“回血”、如何防止被人骗等琐事,“玩这个东西变得很累”。
在沉迷抽卡的几个月里,小依的父母会责怪她怎么把时间和钱都花在这上面,她自己也逐渐迷茫:明明一开始集卡是因为喜欢小马宝莉的精神和品格,但集卡的过程却让自己离这些越来越远……
小依描述,《小马宝莉》原本是一部传递友谊、诚实、善良、乐观、慷慨、忠诚的动画片,爱美的小马甚至会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舍弃自己的尾巴,慷慨地帮助大家渡过难关。“这种品格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给了我信念,所以一开始我们才会愿意给小马卡片赋予价值。”小依认为,《小马宝莉》动画片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某些人在没有调控和约束的情况下,将卡牌衍生品变成了牟利和投机的工具。
石琛律师表示,一些营销套路比如送卡、攒积分、诱导消费者加包等,背后的机制是非常复杂的。“我们一直讲,未成年人做出的民事行为应当跟他的智力相匹配,但是抽卡时未成年人很难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商业系统,是一种投机甚至是赌博行为。”
苏萌萌副教授也认为,家长责怪孩子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理解他们参与卡牌游戏的动机,对症下药。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参与体育运动、文娱活动或是亲子阅读等,转移孩子对卡牌的注意力。“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我们可以及时告诉他们抽卡行为背后的商业营销、广告宣传等逻辑,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由于目前对于卡牌这一新兴产业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制,石琛律师认为可以借鉴2023年出台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经营者首先要以明确的方式对外公示盲盒抽取的概率,并且不能以所谓的营销手段变更概率,诱导购买者购买”。除此之外,平台自身也要尽到监管责任,及时清退直播间抽卡涉赌的达人、扣除保证金、冻结货款或没收违法违规所得等,“主播自身也应当认识到诱导行为可能会导致被处罚,所以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来源:央视网《新闻+》


深圳市玩具行业协会 联系我们 技术支持:格瑞特
深圳市福田区八卦一路617栋艺华大厦709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74623号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