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猪佩奇看爆款IP打法,哪些地方值得国内玩家借鉴?
来源:玩具前沿发布日期:2020-03-23
儿童节的热度让很多的玩具重新走向了公众的视线中,但节日的营销策略也仅仅是为了造势而已,对于整个玩具行业来说,想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IP已然成为了必须要攻破的难点。
在市场大环境下,想要快速的培养一个IP的可能性不大,唯有市场和时间的沉淀才能增加消费者的认知,继而演变为对IP的认可。而对于玩具制造商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与知名的IP合作,拿到授权,借助IP的效应和自身的渠道来达到营收的目的。但是总体来说,IP合作所需的成本也相对偏高,在不能保证销量的情况下,很多的厂商并没有能力消化一个成型的IP。
IP为什么会如此火爆呢?IP的背后又是依靠怎样的体系去运作、培养的呢?我们从近几年大火的小猪佩奇入手,为大家解读爆款IP背后的“故事”。
教育加持IP,精准定位用户
提及IP,那一定是和玩具分不开的。自玩具诞生以来,就是单独的以玩乐的形式存在的,而在当今家庭教育被赋予了更多意义的时代,“寓教于乐”已经成为了玩具行业不可逆的发展趋势了。对于 IP来说,情况则更是如此。
在明确了自身的定位之后,小猪佩奇将自己的IP形象与儿童进行了精准的匹配,但是与一般的儿童IP不同的是,小猪佩奇在很大的程度上同时考虑到了儿童家庭的父母。由于儿童在低龄阶段并没有独立自主的消费能力,所以大多数面向儿童企业或者是产品都需要儿童端和父母端的双向驱动力,这二者缺一不可。
拉家长“入伙”,共度“佩奇时光”
在塑造核心价值的时候,小猪佩奇不仅将自身作为一个面向儿童的娱乐化教育化的IP,同时也让家长从中感受到更多和孩子们的相处之道。比如在佩奇的家庭中,对于“二胎宝宝”的培育方式这是击中了目前很多中国家庭的痛点,在二胎政策开放之后,怎样避免在“老大”心中产生区别对待的想法,以及协调“老大”和“老二”之间的的相处关系都成为了二胎家庭的难处。而细心的家长在小猪佩奇中都能找的到答案。
除了令人满意的一些数据以外,小猪佩奇也因此收获了家长们的良好口碑。相比于一少部分国产低幼的动画,家长们也会更愿意和孩子们共享他们的“小猪佩奇时光”。
明确IP的定位就决定了目标受众,对于企业来说,消费者不仅仅是表面的受众人群,营收的方式也不能是简单的“割韭菜式”打法。对于潜在用户以及能够推动消费的人群的关注才是更为重点的事情,对消费结构多元化的契合也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双渠道发力,让佩奇走近消费者
在信息结构日益完善的网络时代,爆炸式的信息增量需要更精准的触达消费者才能获得足够的关注。对于小猪佩奇来说,足够的IP曝光度在中国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线上和线下渠道的同时发力保证积累了不少的用户基础。
在线上,通过CCTV、网络电视和音频授权的方式提升知名度;在线下,利用图书、见面会和各类活动保证用户的粘性。小猪佩奇在泛娱乐化的模式中不断地添加附加的教育内容,让父母参与到互动的过程中来,提升IP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感。
小猪佩奇的成功不仅仅意味着可观的营收和漂亮的数据,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IP的运营,建立起来了一条完整的生态链。纵观过往的经典IP,无论是在自己打造产品还是将IP分发授权,获得的效益都是非常可观的。
从小猪佩奇的身上,我们就能看得到IP所带来的巨大优势。
首先是流量的问题,IP所带来的高粘度用户为企业储蓄了一个稳定的流量池,这就意味着在后续的运作中,无论是对于原有价值的深耕还是对IP衍生品的塑造阻碍都会减少很多,很容易在消费者的潜意识中留下好印象。另外,对于企业来说,有流量也就有变现的可能,足够大的流量池自然成为了IP跨界合作最强有力的底牌。
尽管小猪佩奇将自己的受众定位为儿童,但随着一些“大龄儿童”更愿意追求个性独立,再加之足够的经济消费能力,使得小猪佩奇这一IP成为了90后、00后表达个性、差异的载体。这样区别于其他玩具品牌的鲜明特点也让其在新生代的圈子中爆火。
其实单以玩具或者是衍生品的价值来衡量小猪佩奇是不准确的,IP这个词代表的就是溢价的能力,消费者们更愿意为品牌,为IP买单。孩子们对于陪伴自己的成长的IP形象也更有亲和感,父母也愿意为这样的陪伴买单。
有IP的地方从来不缺少话题,前段时间火爆的《大侦探皮卡丘》就是最好的证明,尽管故事情节不够精彩,但是这部电影仍然凭借着皮卡丘这一卖萌的形象抢占了漫威的风头。而从《啥是佩奇》的探水到《小猪佩奇过大年》,佩奇的话题性一直没有下降,不断以新的内容出现也足够让消费者出现“强记忆”。
娱乐属性和教育属性的结合是目前儿童市场IP的走向大趋势,对于二胎开放政策下的国内家庭来说,一个小猪佩奇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的孩子们需要更多优质的IP来抢占他们的娱乐时间,经典形象的重塑和全新的形象都足够抓人眼球,在国产IP的这条赛道上,玩家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升。